数月前,江城报出冷门,靠包工建筑队发了财的款男A先生离开老婆孩子后,花5万元广告费登出征婚广告,欲寻19岁或20岁在校英语专业漂亮女为妻,条件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特标明本人资产千万元人民币以上。
转型时期一夜暴富者有的是,花一千元洗个澡、两万元点个歌,怎么就不能为自己花5万元征个婚?奇的是A先生竟然被当作“勇士”请上了电视嘉宾座,堂而皇之地和一群大学生和编辑学者们讨论“金钱与爱情”,同台的还有按广告寻迹上门应婚的一大学英语系19岁女生B小姐。既上了媒体,自然令人关心“导向”,A先生要向世人宣告什么?
A先生架着摇晃的腿说,这是我对传统的挑战,没有钱你能谈什么爱情,难道夫妻没的吃了能互相咬一口?B小姐则说:我念书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和好的生活环境,现在找到了,我何乐而不为?
A先生果真不隐瞒读书不多的真相,观众却有些坐不住了,爱情与金钱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对此人类几千年的故事已经证明,否则就不会有欧·亨利感天动地的《麦琪的礼物》。但是金钱可以买来婚姻确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婚姻与爱情本不是一个定义。电视机前的观众没有一千万、一百万甚至几十万财产,确有爱情的人大有人在,只可惜这里的“玄机”A先生B小姐者根本无法明白,爱情是用宽容、奉献、共奋斗共艰苦、共同人生观与文化认知、知识互补与融汇、共同思维水平基础上精神高度交流等等换来的,这些基础条件在久历江湖的A先生和从未涉世的B小姐之间恐怕难有了,时空的距离是残酷的现实,如果B小姐不成再换一个应婚的美女大学生,这种天然缺陷恐怕仍难弥补。至于B小姐说的“好工作”,如果是指当“全职太太”还好办,如果是A先生用千万资产去疏通来的职业,在当今的竞争时代也是无根之草,靠不往。而她不顾学业急于应婚的动机,总是令人难以理解。
A先生B小姐的表现鉴于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本不奇怪,奇怪的是见多识广的编导们兴之为何而至?在场的一位“嘉宾”,该台电视编导偏偏告诉大家,“爱情”不过是打麻将“杠上开花”,绝无仅有,这种“爱情很难有”的结论恰巧帮A先生“起码我还有金钱”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脚。真得说策划者有几分勇气,把征婚大款从幕后请到台前,把一件无聊的事情炒得更加无聊。好几名“听讲”的大学生都信誓旦旦表示钦佩A先生,待自己有钱了也要这么做,仿佛比生命还要珍贵的爱情不用钱买就会绝迹。这种气氛无论如何让人觉得不对味儿。
金钱与爱情无关,它只对婚姻生效,百万也好,千万也好,拿财产当婚姻诱饵只能说是低档,拿金钱当爱情诱饵则纯属荒谬。金钱与爱情的讨论也就显得醉翁之意不在酒——流俗?猎奇?追求收视率?还是选题枯竭?
因为难以区分为钱还是为爱,许许多多有财富者交友阶段尽量隐藏经济实力,而A先生却以财产作为自己婚姻的第一卖点,A先生踌躇满志地宣讲“没钱”便没有爱情的同时,彻底亮出了自己除了钱其它条件都不够分量的真相。
显然他对为钱而来还是为爱而来并不在意,他要的是一段拿得出手,能使自己显得高雅一点儿的婚姻。这不禁让人想到巴尔扎克笔下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暴发户与没落贵族小姐的联姻,其心理根源居然完全同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禁又要呼吁社会学家们,请留意!当然还要提醒有头脑的学子们:别上当!